|
3月21日上午,在陣陣汽笛聲中,滿載3.6萬噸硫酸銨的新加坡籍“東方鷹”號輪緩緩馳離秀嶼港口6號泊位,開啟前往印尼的下一航程。截至3月20日,秀嶼港口助力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農耕生產,安全優質高效裝卸出口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硫酸銨等農耕物資船舶32艘次,完成貨物吞吐量37.22萬噸,比增50.44%,創港口同期硫酸銨裝卸出口新紀錄。
科學謀劃,激發區位優勢新活力 作為目前福建省內最大的硫酸銨集散基地,充分利用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質服務,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小船舶。大部分硫酸銨通過“水水中轉”的方式,出口至東南亞、巴西、土耳其、南非等國家和地區,為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農耕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。春雨的降臨也給港口作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。硫酸銨具有極強的溶水性,異常天氣會拉長船舶作業周期。面對這一困境,秀嶼港口上下齊心,統籌兼顧安全和生產。加強口岸管理部門的溝通協作,時刻與代理、客戶、貨主、船方、物流等單位保持緊密的聯系,實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,密切關注船舶動態。通過統籌規劃現有泊位、科學調度船舶靠離泊、及時合理調整生產作業線等措施,確保生產的連續性和高效性。
搶抓機遇,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 積極融入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成為農耕生產的得力助手。主動與硫酸銨生產企業對接,統籌協調港區倉庫、堆場等資源,加快農耕備耕物資的裝卸作業。這不僅提升了硫酸銨的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,也為沿線國家的農耕生產提供了有力的物質保障。不斷提升服務和不斷創新,致力于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交匯點,爭當“一帶一路”的重要樞紐集散中心和通道。依托臨港企業的優勢,奮發向上、向海圖強,推動多元化業務合作和港口高質量發展。這里,是農耕生產的得力助手,是硫酸銨的集散之地,更是友誼與合作的橋梁。
展望未來,秀嶼港口將繼續以優質的服務和創新的精神,為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的農耕生產提供更有力的支持,與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交流合作,共同書寫“一帶一路”的輝煌篇章,為可持續發展貢獻港口力量。 |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