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近日,羅嶼港口堆場內啟用經智能改造、加裝推鏟臂的挖掘機,借助“AI算法推演+機械重構”的首創研發,顯著降低皮帶機軌道清料作業人力成本的同時大幅提升作業效率、縮短工期,實現“降本增效”。 “小手術” 大效果 羅嶼港口積極響應集團重點工作部署,全力推進節約型港口建設。秉持“勒緊褲腰過緊日子”的理念,充分激發“五小”創新活力,對傳統挖掘機鏟斗進行“微創手術”:將原本只能向下垂直挖掘的鏟斗,成功改造成可水平推鏟的多功能清料裝置,徹底解決港內初期設計遺留的狹小、障礙和高難度區域的清理難題。 “小變化” 大效用 為增加強度,支架采用叉車錳鋼加強筋支撐,面板由4塊10mm厚度的廢舊鋼板邊角料拼接而成,通過精準模擬鏟斗固定角度和現場所需的寬度、長度巧妙組合。改造后的鏟斗在保留原有功能基礎上,增設的水平推料裝置與鏟板的夾角設計為-15°+75°,能夠精準清理轉運站狹小空間、皮帶機返程和廊道轉角等傳統設備難以觸及的“死角”區域。作業現場,挖掘機高速運轉,堆場3條主干線流程積料在短時間內就清理2000多米。 “小機器” 大效能目前,該項創新已在羅嶼作業區各轉運站、流程線等狹小空間區域廣泛應用。改造后的設備使用價值不斷攀升,清理積料就像用刮刀抹平蛋糕,推、鏟、收一氣呵成,有效解決了安全隱患、設備損耗、作業強度、質量管控等四大痛點。操作手表示,以前需要人工彎腰俯身進行清料作業,如今只需一人指揮、一人操作便可完成;原本需數天才能完成的任務,現在僅需數小時就能完成。清理的效率大幅提高使得單次清理成本降低80%以上,已為企業節省了大量成本。 “小智慧,大收獲”,這是莆田港務踐行創新成果共享平臺、設立節約創效等舉措的縮影,切實將“過緊日子”的倡議轉化為提質增效的“金鑰匙”,促進智改提質和節約辦企理念在港口落地生根,成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助力。 |
